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从百业待兴到高质量绿色发展——“数读”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2-09-25 01:37:17 1775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丽水市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福祉不断增强。百年前的丽水百业待兴百年后的丽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丽水市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福祉不断增强。

百年前的丽水百业待兴

百年后的丽水欣欣向荣

百年前的丽水,是个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落后的偏僻山区,百业待兴。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在遂昌建立,从此,革命星火迅速燃遍整个浙西南,党领导的军队每到一处,都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竭力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使丽水的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

秀山丽水留下了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光辉战斗的足迹,缔造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1949年5月,浙西南全境解放。经过70多年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丽水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丽水市生产总值(GDP)由1949年的0.79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540.02亿元,经济总量迈上千亿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经济总量扩张步伐不断加快,GDP在1984年、1996年和2014年分别突破十亿、百亿和千亿大关。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按可比价计算,1978—1999年GDP年均增长9.4%,2000年撤地设市后年均增长10.7%。

丽水人均GDP从1949年的68元提高到2020年的61811元,按可比价计算,1978—2020年年均增长9.6%。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丽水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丽水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开放领域不断扩展,规模迅速壮大,丽水市进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43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49.47亿美元,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至43.29亿美元,年均增长29.2%。

从传统农业经济迈向一二三产齐头并进

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迈向“三二一”

新中国成立前,丽水经济是传统农业经济,生产方式十分落后,近代工业几乎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丽水市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1949年丽水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比高达94.0%。

改革开放以后,丽水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对工业经济扶优扶强,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8.2∶21.5∶20.3调整为2020年的6.8∶36.0∶57.2,一产比重下降51.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高14.5个和36.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也从“一二三”迈向“三二一”。

乡村振兴,农业先行;百业之本,利国利民。丽水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30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61.78亿元,年均增长7.0%。至2020年末,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47个,总面积44.98万亩。丽水市形成了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九大特色产业,2020年产值131.8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1.5%。

丽水市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增多,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农旅融合不断增强。2020年,丽水市新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180家、农产品旅游地商品259个,实现年营销额108.53亿元。“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背书农产品品牌溢价率30%以上。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1949年,丽水丽水市仅有7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只能生产一些手工业品和火柴、棉布、陶瓷、土纸、饮料酒等几种轻工产品,工业总产值只有829万元。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丽水经济体制领域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工业经济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截至2019年,丽水丽水市工业企业21941家,工业总产值1827.11亿元,年均增长15.4%,形成黑色金属、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化学原料、皮革、文教用品等重点行业。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9.9亿元、87.4亿元和5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3%、29.4%和17.3%。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2.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利润总额95.7亿元。

丽水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发展,丽水人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明显扩大,服务业开始崛起,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2020年,丽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80.22亿元,1978-2020年年均增长11.9%,占GDP的比重由20.3%提高到57.2%。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11亿元,是1950年的3196倍,年均增长12.2%。网络零售异军突起,2020年网络零售额481.6亿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38.2%。

丽水市旅游总收入从1996年的2.0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5.99亿元,年均增长27.1%,丽水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4家,其中,缙云仙都为5A级旅游景区。

丽水市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从1949年的3.21万吨增至2020年的5793.44万吨,增长1804倍;客运量从1954年的17.71万人增至2020年的2321.79万人,增长130倍。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1949年,丽水市邮电业务总量仅有12.81万元,2020年提高到25.38亿元,年均增长15.0%。2020年末,丽水市移动电话用户263.79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2.19万户,快递业务量1.53亿件。

各类基础设施从无到有

城乡融合发展蹄疾步稳

要致富,先修路。1949年,丽水市仅有低等级公路597公里。2020年末,丽水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5803.7公里,比1949年增加25.5倍,其中高速公路419公里。1996年4月,金温铁路金缙段客车临运开通,丽水进入铁路时代。

2013年,丽水市实现“县县通高速”;2015年,金丽温高铁通车运营,丽水迈入“高铁时代”;2017年,丽水市实现了建制村客车“村村通”。2020年,衢宁铁路开通,遂昌、松阳、龙泉、庆元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丽水机场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阶段,将迎来“航空时代”。

1949年以前,丽水城市、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固定资产投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国家投入为主,逐步向市场引导、民间主导转变,形成了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私营等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市进入大投入、大发展时期。

195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6万元,1959年破千万,1982年超亿元,1993年迈上十亿元台阶,再到2002年突破百亿元大关。1950—2020年累计投资8582亿元,其中1979-1988年年均增长34.0%,1989-1998年均增长16.7%,1999-2008年均增长32.9%,2009-2020年均增长14.7%。

随着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丽水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丽水城区建成区面积116.6平方公里,比2003年扩大68.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3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3平方米。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丽水市城镇化水平61.8%,比2000年提高28.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

秀山丽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六边三化三美”等抓手,丽水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作为一套“组合拳”,积极建设干净、整洁、有乡愁、有特色的美丽乡村。2020年,丽水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55个、特色精品村146个,努力打造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从基本温饱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1949年以前,丽水由于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穷在山上,苦在路上。1949年,丽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元。

经过土地改革和城乡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生活水平开始缓慢提升。到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02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31元。城乡居民吃穿住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物资匮乏,绝大多数生活消费品凭票证限量供应。

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丽水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于1988年和1993年突破千元,2003年和2013年突破万元。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37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22.2倍,年均实际增长7.7%。其中,2009年开始,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2年排名浙江省第一。

同时,丽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48532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25.0倍,年均实际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978年的2.305缩小到2020年的2.053。

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迈进,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1年的426元增加到2020年的31756元,年均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166元,增加到2020年的18335元,年均增长12.5%。

居民消费从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从1978年的6.5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38.6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从1980年的10.5平方米提高到2020年的67.1平方米。2020年末,丽水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8.7辆、家用电脑86.7台,空调166.1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1.0辆、家用电脑31.8台,空调54.2台。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丽水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丽水市小学、初中、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分别为15.66万人、8.37万人、2.99万人和3.68万人,高考录取率9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2.1%。全社会从业人员从1978年末的73.47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14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9年的3.33%降至1.65%。

丽水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13家、1978年的505家增加至2020年的1661家,医疗机构床位数由1952年的294张、1978年的2809张增加至14290张,医生从1949年的193人、1978年的2124人增加至2020年的8569人。2020年,丽水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04岁。

2020年末,丽水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6.13万人、50.54万人、30.66万人、78.39万人和33.60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2.5万人。2020年末,在册低保对象7.41万人,其中,城镇0.25万人,农村7.16万人。城乡低保同标,平均每人每月850元。

秀山丽水还是养生福地、长寿之乡。近年来,丽水市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末,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60张,建成乡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丽水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坚持绿色发展定力,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

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7年居浙江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浙江省第一。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比浙江省高20.55个百分点。2020年,丽水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98.9%,居浙江省第一,空气质量列全国168个排名城市第7位。PM2.5平均浓度21微克/每立方米。地表水环境质量居浙江省第一,水环境质量列全国333个排名城市第29位,国考断面Ⅰ~Ⅲ类水比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

丽水在全国率先开展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2019年1月,丽水市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发布全国首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率先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丽水还高标准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经验。

2021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标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丽水实践和丽水方案在中央层面获得全面肯定,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全国推广。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意味着丽水将成为全国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的革命老区。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丽水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