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3:52:46 | 浏览:2416
河南经济报 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施民法 王小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了战略部署,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我们既要全面理解,又要全面掌握,更要全面落实,以实际行动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作出经开区更大贡献。”11月17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梅兴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梅兴秦表示,经开区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三大定位”,通过沉心静气理思路、实干笃行谋发展,研究确定把经开区建设成高新技术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低碳先行区、集群发展引领区、环境优美宜居区“五个经开区”战略目标,强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延链补链、融合发展“五大工程”,大力开展“三整顿、三提升”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通过党员干部拼实干、比能力、创业绩、出实绩,加快经开区“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打造高新技术集聚区。践行经济主战场职责使命,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目标,聚焦“网云智数端”数字创新,持续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入驻“龙都智慧岛”园区,全力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筑牢全区创新发展平台,不断培育创新主体。着力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与中科院、中国科协、清华大学、上海化工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经开区开花结果。
实施转型发展工程,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再造一个经开区”的勇气和魄力,吹响“二次创业”号角,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以“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为重点,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专业化、高端化、品质化、多样化,持续提升双循环发展动力。全力打造四个“行业之最”,建成雷佰瑞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打造国内最大固化剂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惠成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国内最大的顺酐酸酐/衍生物生产基地;强力推进迈奇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沃森超高,打造国内最大的超高材料产业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氢能产业布局,在制氢、储氢、运氢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氢能生态圈,推进产业自主化、市场化、规模化,全力助推“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
实施绿色发展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先行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决胜蓝天保卫战,提速碧水工程,巩固净土成果,确保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小青新、高大上”企业,对中原大化、国电热电、中原乙烯等3家企业提标改造,实现超低碳排放。服务好静脉产业园二期、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实施 CCUS 项目,助推“无废城市”创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深入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新增国土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
实施延链补链工程,打造集群发展引领区。发挥招商“源头活水”作用,以高质量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石化龙头,为下游产业提供充足烯烃、轻烃、芳烃等原料。推动中原石化、中原油田、丰利石化融合发展,打造原料产品一体化供应链条。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推动华强集团高端装备板块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光大路桥设备制造项目,确保明年底一期建成投产;积极对接中联重科,力争环卫环保工程机械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快速形成数字经济体系。全力攻坚海尔创新产业园项目,争取年内一期建设完成;推进纳展5G光通信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明年一季度建成投产。
实施城乡融合工程,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区。强力实施“一路两网三片区”工程。集中攻坚濮上路,打造全市“ U ”形空间改造示范带。加快城市更新区建设,聚焦科创核心、生活配套、众创孵化、智能制造“四大功能”,打造高速入濮“龙都第一印象”。实施旧城区改造,支持水秀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濮阳“太古里”。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一轴两翼三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以濮瑞路为“主轴”,以花卉、果蔬等特色产业为“羽翼”,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深圳湾美景。 南都拍客 郭煜栩 摄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示范区建设3周年,
编者按: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自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发展迈上了新的层级。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深圳牢记中央嘱托,在广东的全力支持下,聚焦“五大战略定位”,推动“
航拍视野下的前海CBD建筑群鳞次栉比。图片摄于2022年8月17日。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8日讯扬帆奋进绘蓝图,重任千钧再出发。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