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23:47:13 | 浏览:2589
关于调整入(返)濮人员防控政策的通告
(2022年50号)
近期,国内、省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多发、散发态势,部分地区持续有社会面病例检出,存在较高的社区传播和外溢风险。为严防疫情输入我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将濮阳市域外入(返)濮人员防控政策调整如下:
一、提前报备行程。市域外入(返)濮人员须通过“豫事办—来(返)豫报备—社区报备”或“微信小程序‘i濮阳’—入濮报备—社区报备”入口,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报备,抵达后如实向社区(村)报告个人信息、健康状况和行程信息。虚假填报、故意隐瞒信息,造成疫情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人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二、做好查验服务。在濮阳东站、濮阳火车站及各高速口、国省道交通服务站,对入(返)濮人员扫验“濮阳防疫一码通”,查验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异常按相关流程处置。健康码绿码但未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交通服务站临时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一次,无需等待结果,抵达在濮居住地。
三、防范隐匿传播。市域外入(返)濮人员抵濮后24小时内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之后落实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扫验“濮阳防疫一码通”。
四、实行分类管理。对境外入(返)濮人员、7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实施“点对点”闭环转运,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区的其他地区)旅居史的健康码“黄码”人员,应主动报告居住地所在社区(村),配合落实“三天两检”等相关措施。“黄码”人员可以正常入濮,“点对点”出行,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正常入住宾馆、酒店,但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机构不得拒绝为“黄码”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以上措施将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
濮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7月15日
南都讯 记者 钟丽婷 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在梧州上空坠毁,机上共132人。民航局已启动应急机制。平安保险工作人员赶到白云机场负责对接遇难家属的理赔事宜。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白云机场,平安保险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机场,
寒假期间,又到了家里孩子的快乐时刻。不过,频繁看手机、打游戏,孩子的小眼睛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小眼镜”。家长们快跟随教育小微一起,把有关近视的知识学起来吧——01坚持不戴眼镜,近视会得到改善。这是真的吗?有不少家长认为,近视了如果一直不戴眼镜
随着高考结束,暑假来临,不少准大学生将“摘掉眼镜”列为愿望清单,准备去医院做近视手术;还有不少中小学生为了控制眼睛近视度数,或佩戴角膜塑形镜,或佩戴防蓝光眼镜。对于以上这些防控近视的方法,本市第四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梁静给出专业提醒。近视手术近
在今天(11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学前阶段,从加强户外活动、控制电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 冯庆阳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 通讯员 林惠芳图/视觉中国2020年6月6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其中宣传口号依然强调“科学防控近视,拥有
今天(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教育部发出倡议倡导全国广大家长朋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一、营造爱眼氛围倡导家长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配合学校积极参加近视防控科普活动并向孩子宣讲。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对手机、电脑、网络游
近3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如何预防近视?来听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近些年我国一直发力的重点。最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量逐渐攀升,记者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测视力的。家长:从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在今年的“全国爱眼日”之前,教育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和工作要求,并明确今年的宣教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限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多方位更细致地布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上海对于儿童近
“眼科专家提醒,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几乎是不可逆转的。那些口口声声宣扬‘近视可治愈’的,很可能是骗子。”□冯军福每年的全国爱眼日,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呼声都会再度高涨起来。然而,略显尴尬的是,最近有媒体曝出,一位家长因为急着给孩子恢复视